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保护建筑设计招标过程中的双方利益?请接住这些招……

张轶锋 筑医台资讯 2022-03-23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发展起来,而建筑设计作为整个项目前期重要部分实行招投标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诚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不仅影响项目整体方案的选择,损害业主利益,更严重的是对整个设计行业的不良导向。对此,本文就从两个角度,综合借鉴国内外建筑设计招投标制度,提出若干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背 景 概 述


以招投标方式进行工程、服务、物资采购等工作的承发包是当前国际通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招投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期货交易的一种方式。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在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招投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对招投标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2008年3月21日,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08”)[1],对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投标的基本原则、技术投标文件深度、资格预审条件、评标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及设计方案知识产权保护、招投标过程的监管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实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是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的主要环节,对振兴和发展建筑业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与国外设计行业比较


根据近年来的建筑设计招投标实际情况来看,整体实践效果并没有向着理想的状态发展,反而间接使得设计行业整体萎靡。相比国外建筑师事务所的情况,同样达到“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状态,也许国内设计师需要做10万方规模的住宅区,而国外的事务所做几个别墅、公共厕所就可以获得同等的收入。当然这样的说法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其中的讽刺意义:国内的建筑设计行业整体定位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



西方建筑业是覆盖面广且分支庞大的领域:

  • 建筑设计包括从前期的场地规划

  • 商业策划到概念设计

  • 施工图设计

需由建筑、结构、水暖、材料、工程等各个专业设计公司的配合,才能将工程图纸逐步完善并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整个方案形成是一个智慧凝聚的过程,设计行业作为服务业本因得到像律师和医生一样的尊重,但在目前看来,我国的设计行业更像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是大同小异的设计作品,没有体现个体的建筑思维,当然这也与我国这些年来的大建设产生的项目数量井喷,设计公司重量不重质有关。不过对于单个项目来说,设计招投标的过程是对其影响最直接的,并且反作用于项目本身。



工程建筑设计招标的特点


设计招投标对于行业的影响


在我国建设工程设计可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在设计阶段,建筑师的工作是领导、组织和管理设计团队。以建筑为核心,协调所有其他专业设计师,将业主需求转化为图纸语言,并最终能够顺利建造。国内近几年进行的大型建筑设计招投标均以建筑设计竞赛的形式实施。


一些重要地段、反映重要历史时期的重大建筑,设计竞赛不仅是公众和传媒津津乐道的趣谈,更是建筑里程碑事件。设计竞赛要投人非凡的精力,凝聚设计团队的智慧和能力,它与通常的生产性的建筑设计和出图在劳动形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当这种劳动形式进而演变成设计公司一种常态或是生存手段时,当一个3000㎡以下的建筑都需要设计投标时,设计公司的作品质量以及生存状况就可想而知。


国内设计行业招投标环境


我国目前的设计招标主要在方案阶段进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没有技术难度的项目初步设计与施工图是可以合并的,因此设计招标的时候通常范围也会是方案或方案+后续扩初、施工图


根据设计的过程来看,真正属于建筑师展现自身水平、体现其不可代替性的只有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都是配合施工而做的一些“施工准备工作”,这也是为何现在中国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基数庞大而真正能称的上“建筑师”的人寥寥无几的根本原因,大多数设计院内的设计师更多的是在“画图”而非“设计”。


国内招投标时间相对紧凑,设计单位在短时间内形成项目投标方案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中标与否暂且不说,整个做方案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非常大的,毕竟考虑到时间成本,在选择了某一个项目时,对于普通规模的设计公司来说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正在或马上要招标的设计项目。



目前建筑设计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招标文件的不合理性


设计是集原创性、独有性、一次性的劳动,每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均不一样,与施工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设计招标文件与施工招标文件的变种也应有不同的方式,应该针对设计内容的特殊性来编写。但是现行设计招标文件几乎照搬照抄了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施工招标文件,抹杀了设计工作的原创性特征[2]


另外招标门槛不宜过于苛刻,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类型,如办公楼、厂房等,不能为了缩小潜在投标人而设置与项目本身关系不大的条件来限制投标人数量。


评标过程的不合理性


评标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标与商务标的评分比重不合理、确定最终中标人的方式不合理、对投标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1

技术标与商务标的评分比重不合理


让我们从招投标双方各自的角度来分析。

招标方

目标是最低价格、最好服务、最优方案

投标方

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头脑风暴式的方案设计过程,同时还需要考虑设计费用的合理区间。

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矛盾的问题:招标方既想要“最好的”,又在费用上想得到最低的报价,当然这是任何一个“买方”的合理诉求,但并不符合“优质优价”的原则。


技术标与商务标的权重问题对工程设计的原创性提出了挑战,各地在评标过程中商务标所占的比例从30%-60%不等,甚至有时仅仅以设计费报价来确定投标结果。商务标的评分方式和理性的市场行为背道而驰,大大挫伤了设计单位创作激情,同时也否定了知识的社会价值[3]


2

中标人的确定方式不合理


《招标投标法》中有明确规定招标人有确定中标人的权利,按《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国有占股、控股及政府项目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也就是评标委员会直接评出唯一中标人。


但某些政府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往往由长官意志和喜好来拍板中标人,招标文件规定评标结果选出若干中标候选人(一般是前三名),由招标方高层确定中标人,这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所谓“评、定分离”的做法。


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将最终中标范围缩小至三个不能保证这其中是否会滋生腐败,另一个方面来看,三选一的几率还是会错过真正最佳的方案,甲方对于后期的成本、质量、进度控制方面是有绝对的发言权的,但是对于整体设计规划方面恐怕还是各位专家头脑风暴产生的结果更可靠吧。


3

对投标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根据前述,设计招标的优胜方只有一个,那么其余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未中标的设计单位的方案换来的只是与之并不相符的一点“标底费”,这个“标底费”虽然没有注明,但我们普遍就默认其为设计成果的买断费。


众所周知,设计是高智力、高强度并且一次性的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未中标的方案包括相关多媒体、模型等均没有任何用处,在开标结束的瞬间成为了废品,这不但是资源浪费,更是对设计工作的亵渎。



综合国内外的情况,从招投标双方的

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重视概念设计,大型项目可将方案设计与后续设计工作分开招标


在欧美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的总承包招标一般都采用最低价中标法,为了保证最低价中标法顺利的实施,美国对于前期的设计工作极为重视,美国人认为一切工程源于设计,设计是工程的核心,设计比施工更为重要[4]


正因为如此,欧美国家的许多项目均采取方案与施工图分离的招标模式,方案招标常以设计竞赛来吸引优秀作品,而获得优胜的事务所将获得奖金,奖金是明码标价的,只有认可此金额的单位才会前来报名参赛,因此可以认为奖金就是知识成果买断费,保护了设计公司的知识产权[5]


设计竞赛作为一个公众视野内的活动,可以将其商业化,特别是一些地标建筑,在学术创作、交流的同时,大量吸引普通公民的关注,让市民参与其中,既能提升城市的认知感、民众的参与感,又可以将建筑设计这项对于普通人来说“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工作用浅显的、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让人们了解建筑师在简单的一张效果图背后所倾注的心血。可以说以设计竞赛的方式进行方案确定工作是一举多得的。


在确定了方案后,由于施工图工作量较容易计量,相关工作量与收费比例可参见《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6],因此施工图设计工作可以由别的设计单位或者有设计资质的施工单位来完成,这也符合现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总承包商同设计方建立伙伴关系或者同一家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任务,有助于将采购、施工的信息集成到设计过程中,有利于加快关键设备的采购进度,以及提高设计的可施工性[7]


▲ “鸟巢”效果图 © 百度图片


减少设计招标中商务标的影响权重


顾名思义商务标就是设计费报价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招标人最关心的“钱”的问题,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技术标占的权重应远远高于商务标,我们常常在说“知识无价”,设计作品可以说是汇聚了设计团队的智慧的结晶,如果与施工投标一样的价值体系来衡量设计成果,那么结果将是有失偏颇的。


建议技术标的权重与商务标的权重比例设置在8:2左右,设计评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挑选好方案和好的设计团队上。从业主的角度看,对于投标企业专长、综合实力的信息并不对等的情况下,为了能获得理想的设计方案,往往会博采众常,邀请许多设计公司参与投标,而评标专家需要在很短的评标时间中挑选最好的方案,先不论这样的安排能不能达到目的,如果那些如同各个设计师智慧结晶的设计成果在短时间内就能被“消化”,那么首先就应该怀疑这个设计的质量。


设计评标过程应该是一个细细品味的过程,综合评估各方案的优劣,这样形成的评标报告对于招标方最终形成自己最理想的方案也是一个重要过程。为避免双方的成本浪费,发招投标公告前可以先公布设计费用,这样一些设计企业根据设计费的高低就可以判断要不要投这个标。设计费标准可以根据投资的比例设定或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规定的方式均可以计算相应设计费。相信一个好的方案的真正价值将不是设计费能体现的。


香港采用综合采购投标制度,也可称为“三信封投标制”。投标者按房委会要求提交投标文件,分技术、报价和创新建议三个部分,采用两个阶段及两层技术评审(非价格评分和标价评比例为45%和55%)。


除了对技术和报价按照传统评标方法有了基础评分后,再综合考量每项创新建议的可行性、可用性和价格,而决定是否接纳,按照接纳的创新建议,最终投标报价会按选取的建议作调整。向落选而又符合技术评审的投标者,发放特别酬金,以换取其设计及创新建议的知识产权。创新建议的项目涵盖绿色环保材料、节能系统、节水系统、先进混凝土拌合技术、预制建筑组件、信息科技应用等[8]


在现在全国重视环保、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信封三”的创新建议就显得难能可贵,对业主来说能够增强对建筑可持续运行的认识;对整个社会来说,使得全新的理念能够进入大众视野,提升对建筑的“阅读能力”。增加“信封三”的评分权重也同样的将评标重心靠向技术一侧。


▲ “三信封” © 百度图片



倚重专家评委合理确定中标人


首先,要倚重专家就必须要求专家在技术上、人品上达到应有的水准。目前各省均建立了各自的专家库,评标前随机抽取,开标时才会知道是哪些专家评标。


但是目前普遍的情况是一些专家并不愿意为了一点“专家费”去外地评标,而且现在评标过程时间过短,仓促之中难以对方案本身进行仔细品评,导致一些专家不但不认真、客观的评价,还暗地与一些相熟的设计单位约定投默契票,破坏正常招标的原则,损害其他投标方和业主方的利益[9]


建议引入专家诚信记分形式,并在平台上公布,对于诚信分低于平均分的将从中剔除,并公布于平台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53、55、57条,《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办法》第39、40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15条之规定,最终的决策权应建立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以评审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作为遴选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招投标,尤其是重要的公共建筑项目,其标书的拟定往往较为模糊,基本呈现项目的愿景,较少涉及项目的功能与使用问题,使得专家的评定缺少了明确的指标和经济性参照。技术评审的客观性降低,必然导致方案遴选中普遍存在的领导决策行为,建设主管部门官员定夺或城市最高权力者最终决策的“惯性”使得“权力的大小决定了决策话语权”成为潜规则。


作为主管城市经济发展的领导者,通过自己的权力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而不顾及专业技术层面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建筑设计招投标环境。虽不排除其从更为宏观、更加多维的视角进行思考,但通过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后再行定夺远比一家之言更符合当下民主政治的诉求,也更能体现对专业技术的尊重[10]。  


▲ 某建筑方案评标现场 © 百度图片



结    论


以上从两个角度、三个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的做法对建筑设计招标过程中确保招投标双方的利益作了论述,虽然对于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短时期内有所改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唯有坚定正确的招投标政策导向,招投标双方各司其职,才最有利于各方,最有利于项目本身。



参考文献



[1]

侯晓明,张同亿,许迎新.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招标与投标,2015,08

[2]

徐德才,单玉川.勘察设计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勘察设计,2006,02

[3]

招投标依法依理应评出唯一中标人—中勘协建筑设计分会陈轸秘书长专访[J].建筑设计管理,2015年11期

[4]

美国工程招标最低价中标法的借鉴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5,11

[5]

薛求理,史巍.建筑设计招标:选优还是负累[J]. 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项目(计划编号CiiyUl053/00H)之一,2013,05

[6]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S].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2002

[7]

唐斌. 我国现行建筑设计招投标制度评析与政策优化研究[J].建筑学报,2015,10

[8]

候小明,张同亿,陈静.建筑设计“三信封”招标办法研究[J].工程项目管理,2013,05

[9]

李武英.也谈建筑设计中的招投标[J].时代建筑,2000,03

[10]

Song L,Mohamed Y,AbouRizk S.Early contractor involvement in design and its impact on construction schedul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9,25(1):12—20.


作者:张轶锋,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筑医台APP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